English

旧版重印的精品

1998-12-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郑勇 我有话说

重印看家的旧版书,不仅是出版社推陈出新的普通招数,也是读者与市场的正常需求使然。商务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、《中华的二十四史》、人文社的《鲁迅全集》,都是其订货单上常供不可或缺的书种。衡量一家出版社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,可供重印书种的数量与比例便是一项重要的指数。

比较而言,三联书店既没有多少祖传的宝贝,也缺乏那种可以垄断市场的工具书和大部头。它在读书人与书业界中的清望佳誉,可说大半依赖于近20年来类乎白手起家式的奋斗。也正因为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拓展新选题的开发,许多曾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图书,除了《傅雷家书》、《宽容》等少数品种外,大多无暇顾及重印,形成长时段的断档。

借用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”的陈说,不妨说一代有一代之藏书与读书风气。但是书籍中的经典却是例外:在大浪淘沙般的时间急流中,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却能一直为人们所看重珍视,有幸成为书斋架上或枕边的必备品。在三联绝版已久、断档难求的老书中,那些出自名家大手笔的小作品,因其厚积薄发,堪称书林经典,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,着实令害单相思的读书人惋惜。

如果细加深究起来,三联在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声名形象,却是得之于几套“小书”:文化生活译丛、新知文库、读书文丛——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也远远称不上“厚重”,这在当代出版界中可说风格独标。此次的文库本仍体现这种特点。为照顾读者,文库虽然全部重新校订录排,仍力求低价位,平均定价在10元以内。

设立能代表自己出版社图书风格的文库,在海外并非新鲜事。国外一些“老字号”出版社设立文库来收容旧版书中有长久留存价值的书种的做法,为我们熟知的至少可举出日本的“岩波文库”。开辟精品屋性质的“三联精选”,一方面于50周年店庆之际,便利“冷摊负手访残书”的读者;另一方面作为以后的一项常设文库,又体现了三联注重学术积累与文化普及的一贯定位。经典的价值在于常读常新,经得起时间的淘洗;所谓精品,应该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间,同样被接纳——这类旧书的重印绝不同于“炒冷饭”。

“三联精选”兼收著述与译作,第一辑的20种书目中,著述类包括朱自清的《经典常谈》、《论雅俗共赏》,朱光潜的《诗论》,唐?的《文章修养》,吕叔湘的《语文常谈》,钱穆的《八十忆双亲·师友杂忆》,陈鼓应的《庄子浅说》,邹韬奋的《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·生活史话》;译作类收有加缪的《西西弗的神话》,爱默生的《美国学者》、《代表人物》,莫洛亚的《生活的艺术》,茨威格的《书的礼赞》等,徐梵澄、叶灵凤、杜小真、赵一凡等译者多是最佳人选。这些书的初版几乎都在十几年以前,而今不少作者也已谢世,因而把这些形同广陵绝响的作品,置入一套文库推出,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与纪念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